Sunday, 18 January 2009

第五篇:慈善老人。生平逸事 (下)

溫毓堂的兩件遺憾事
明鏡止水以存心,泰山喬嶽以立身,
青天白日以應事,光風霽月以待人
上面這首詩出自葉繩祖所作,以此詩來形容溫毓堂的人格操守,是相當恰意的意涵。
他做人坦蕩蕩,心如明鏡,不拘不泥,心想什么就說什么。敢怒敢言、敢做敢當、決無詭計,陷人於義、或奉承巴結,投人喜好。
也許正因為這樣直率的性格,講話前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。對於愛面子的人來說,是很不恰當的處世之道。會得罪人,讓人下不了台。所以很多社會上不了解他的人,為了不自己難堪,都對他敬而遠之,以求好過,免傷和氣。
例如,他對公益事業,或學校捐款他不手軟,常常愛挑戰錢比他多的人說;「你捐多少,我就跟妳捐多少。」
當年日新中學董事長葉萬尚就被他挑戰過,使葉氏覺得很尷尬,也很反感。
這就是造成他在大山腳社會,一些保守派的社會領袖,批評他愛出風頭,不可惹他,免的下不了台。
他生平最大的遺憾就是要創辦一所「德教華文小學」的理想無法達成,而耿耿於懷,抱憾終生。
那是1962年「贊化閣」改選第四屆理事會,他被閣裡的年青理事否決掉連任閣長的希望。因為當年的年青閣友都認為大山腳已有十多所華文小學,何必多此一舉,要花很多錢來辦學。
年青理事李錦平先生不但反對建「德教華文小學」,同時號召了過百名年青閣友會員出席大會,投票結果,溫毓堂得票不多,落選連任。
按理來說,他是「贊化閣」發起人,又是籌建新閣宇大功臣,不應落選才是。
雖然他的理念是正確的好事,只可惜年青閣友眼光短視無知只是為了怕出錢省麻,把他踢出局,是很不智的做法。
溫毓堂認為要發揚德教,辦學校宣揚教義最為實際,是利惠華社子弟百年大計。他的辦學理念是護得閣里老一輩理事的讚同,連校地都買了,就是毗鄰閣宇左邊二英畝的地被他買來準備建校之用。
況且,他的辦學理念護得當年任職檳洲教育局督學的陳冀經先生的承諾,願意協助申請辦學准証,非常鼓勵他創辦「德教華文小學」。
陳督學也認為,多一間華文小學,是華社之福,將來就沒有機會可以增辦華文學校了
溫毓堂的理念是泰山喬嶽,是崇高的立身之道,沒有絲毫私心。
可惜年青的閣友並不了解時局,也看不到50年後的今天,証明溫毓堂的高瞻遠睹。
他們認為溫毓堂愛出風頭,把他辦校的理念否決掉,無法成事,現在已是後悔莫及了!
這件事使他耿耿於懷,他一生的理想落空,不僅是他的遺憾,也是華社的損失。
他生前常常跟人提起這件事就難過,感嘆「天不如人願」,又可奈何?
對社會事業,他就是“青天白日以應事”,只往好處設想,沒有私心
溫毓堂第二件憾事,就是以「德教紫濟閣」的名譽,發動申請在威中馬章武莫籌建一座佔地極廣闊的華人公塚,像吉隆坡的「富貴山莊」
,豪華美觀的現代化墳場。
他向檳洲政府申請淮証,就差在當時檳洲首席部長林蒼佑的簽准發放。
他老人家就是被心急誤事,准証還未到手,只聽到批准了,他喜出望,迫不急待在 報上公佈有關訂約墳地的詳情辦法,號召華社支持這項計劃,還把捐錢多少就可得到什么樣的格位地段公佈在報上。
當年,馬章武莫當紅的政治人物,為了阻止這項計劃落實,拿著報紙新聞去向林蒼佑告狀。說他建設山莊是為了謀利,况且當地居民也反對設墳地,大家都認為既不環保又不安寧,對居民害處多多,絕對不可批准這項計劃,以順民意。
為了民政黨的利益,林蒼佑當然採信於這位行政議員的陳情,拒簽准証給溫毓堂,否決了他的宏願和理想落空,使他極度傷心,大駡反對他的人。
溫毓堂獻身社會事業是義不容辭,出錢出力,只要對人群有益的事,他會全力以赴,絕不推辭。
可說,上述兩件大事不能成功,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。然而,天下事,豈能盡如己意?只要問心無愧,心境如青天白日,立品如光風霽月,沒有成事,但已盡了心意,又何必抱憾而終?
故人西去,魂歸極樂,可以了却凡塵事,任何遺憾都湮消雲散,您老在蓬萊仙境,可以逍遙自在,無憂無怨,是為善哉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