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 25 December 2008

第三篇:德教先鋒。領導群賢(下)

溫毓堂篤信德教傳揚德化人生
也許,有人會覺得費解,德教傳進馬來西亞,是在1954年馬六甲「紫昌閣」成立時為基準的話,那麽,為什么溫毓堂於1946之前就會跑到雙溪大年加冷小村落去叩拜師尊,請示師尊指引前路,得諭要他重操藥業生意,才是他生財之正道。
原來,在1954年,馬六甲「紫昌閣」成立,是正式註冊成為法定宗教團體。而溫毓堂之前所叩拜的師尊,是屬於私人從家鄉請來供奉的德教模式的神壇,沒有註冊為法定社團組織,純屬私家神祉。
有一次,他去雙溪加冷叩拜,求師尊降鸞指點迷津。可是他跪了兩个小時,滕蓋都跪紅腫了,師尊就是沒有臨鸞賜教
對於這次神奇的現象使他很納悶,耿耿於懷,後來他跟好友談起此事,才知道原來大山腳丹亞烈路也有人供秦師尊扶鸞問事,何不取近捨遠,去祀拜祈求師尊臨鸞賜諭。
據說,這裡所祀奉的師尊,是位姓唐前輩的祖叔父唐子歡於1920年從家鄉所供奉的八仙之一,呂純陽師尊的香火迎來大山脚安奉在家中,時有扶乩問事,乩文靈驗,聞風前來祈拜問事者深信疑,非常靈驗。
溫毓堂得知,便即時前往叩拜祈求師尊降鸞,冀能釋懷解憂。從此,他便跟這裡的鸞堂結下深厚德緣。凡有所求,他便到鸞前請示師尊,以解心中之憂。
當年,大山脚供奉師尊之鸞堂是一間小木屋,地方狹小,由於師尊諭示乩文靈驗,信眾日益增加,使鸞堂無法應付絡繹不絕前往求鸞問事之善信德生。
溫毓堂自認,他的製藥事業有成,全靠師尊所。他為了圖報師尊之恩澤,便結集了一班崇奉諸佛仙尊知交好友,德門子弟,請示師尊關於發起建閣興教,普化德音之意願。
1957年呂祖乩諭眾德生,可將私壇轉為一所德教會,並賜名「贊化」為閣名
於是,溫毓堂便領導籌建「贊化閣」,肩負重任,為建委會主席,為籌款工作日夜奔走,任勞任怨,誠心誠意向社會解說創閣宗旨,是為了發揚德教精神,救苦救難,施濟貧老,施醫贈藥,體恤眾生
這是溫毓堂事業有成之後,投身社會工作的開始,獲得社會人士熱烈支持,慷慨捐獻,總共籌獲幾十萬元,建成一座富麗堂皇的新閣宇,座落在大山腳丹亞烈路,雄視北馬,尊下他日後領導北馬一帶的數所德教會的基礎,名揚全馬德教組織。
1960年重陽節,「贊化閣」創閣三週年閣慶時,即是新閣落成之日,奠定德教會在大山腳發揚光大的磐基。
毓堂從「贊化閣」創閣、建閣、榮任第一任閣長。連任三屆(1957年至1962年)。
在他領導「贊化閣」期間,北馬一帶的德教會相續在各大小市镇創閣興教,都有他的一分力,關懷和捐助建閣,提供各項事宜協助籌建工作,盡心盡力,全力以赴,受到各地德教同德前輩之尊敬和讚譽,相競敦請他為閣務顧問,不僅名揚德林,深受拥戴。更重要的,是結識了華社各地的社會精英,碩德群賢,成了知交好友,相知滿天
對溫毓堂來說,沒有德教師尊的恩澤,便沒「德安藥廠」的成就。他感恩師尊,全心全意獻身德教事業,贊化閣是他奉献德教精神的開始,而後來籌建「德教紫濟閣」,是他堅持德教會必湏扶鸞揚教的基石,是永恆不可變的千秋聖業。
溫毓堂篤信德教師尊降鸞諭示人生修道立德之千古規律。當後來「贊化閣」焚栁封乩,說「栁乩不再」,使他深感懊惱痛心,唯有脫離由他創建起來的「贊化閣」,帶領著與他志同道合,友好同德另起爐灶,要延續他所信念的扶鸞問事的基本中心信仰。
1964年仲夏,泰國「紫同閣」栁春芳師尊降鸞乩諭,授命溫毓堂承繼大統於大山腳,要他務必以扶鸞為基本,乩文宣教為重,在大山腳籌組新的德教會
同年十二月十日,雙大年「立善閣」扶鸞請示師拿尊,承何玉琼師尊諭示閣序一篇,冠首曰:『紫氣贊育會羅天,濟立威省種德緣,閣聯三界助教統,序題泓道播輝祥,留得萬世存欽仰,示文紫濟统一揚。』
1965年間,溫毓堂便以師尊所賜名「紫濟閣」之閣宇暫設在大山腳雙溪南眉德安藥廠大廈四樓,供眾德生敬奉師尊,求鸞問事
到1972年2月23日下午八時正。溫毓堂召集眾德生在德安藥廠內商討成立「德教紫濟閣」事宜。會議熱烈通過議案,即席產生籌委會,選出閣長溫毓堂,總務唐奮强,籌辦創閣事務,並制章申請注冊成為法定宗教組織。
1975年,租賃大山腳南島花園陳賽銀路,門牌1477號雙層排屋作為臨時閣宇,展開活動,供眾善信膜拜諸佛仙尊。
閣務展開之後,即面臨閣宇不付應用之慮。於是,大家提出尋覓福地以應建閣之需。師尊臨鸞諭示:『依山面水白雲遊,緣樹紅花滿眼收。神寺矗立臨崖抱,祥地映影照新猷。』
師尊要這樣美好的地點建閣宇,在大山腳這個小鎮,何處可尋得?大家都摸不到頭緒,真是難倒了大家。
敬奉師尊的人,心誠則靈,在機緣巧合中,同德們依照師尊的指示,發現在居林路新建的石山花園入口處,有一棟構圖美觀待建的豪宅,即是矗立臨崖抱,無人敢買這樣吊在半空中的樓宇作住宅。
經過大家環視四週環境和地勢,眾德生皆認定此處正是師尊所諭示之地,即議決將此樓宇購下充作新閣宇之用。
1978年5月29日上午8時正,由閣長溫毓堂率領諸理事,在此舉行動土禮之後,即奠定了「紫濟閣」新閣址基石。座落在石山花園門牌138號,是發展德教聖業的中心所在地。
經過兩年籌款和建設,新閣宇于1980年5月27日舉行落成開募典禮,恭請當年的副財政部長麥漢錦先生主持開幕剪綵,並慶祝呂祖孚佑大帝聖千秋盛大慶典,邀請全國及外國友閣碩德參與其盛,堪稱大山腳盛大隆重的大集會,全馬德教精英前輩及泰國、香港和新加坡的閣長和代表們都齊聚大山腳出席新閣開幕大典,轟動一時,空前熱烈,成為德林一大盛事。
在籌建新閣的過程中,閣長溫毓堂居功至偉,為德教獻身的精神,實在功勞豐硯。
他肩負起建委會主席的重任,四處奔波,從南到北、由東到西,走遍新馬各地,甚至到香港和泰國去募款,馬不停蹄,廢寢忘食,連續奔走了半年,向各地德教同德募款,成績輝煌,完成建閣使命,落實他堅强的理想。他對德教的献身精神和魄力,真是令人佩服,肅然起敬,沒齒難忘。
試想,一個人能夠在同一個地方,創建兩所德教會,都是閣宇宏偉,富麗堂皇,美侖美奐,真是容易,堪稱空前,令人佩服到五体投地。
溫毓堂的精神表現,不僅是為德教會獻身,還有創建「威省客屬公會」、「北馬藥業公會」及「北馬溫氏太原堂」,還有一番述說,且見下回述說。
註:關于「德教紫濟閣」的發展詳情,將另設專文向大家報告。

No comments: